要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释放了多重信号。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看点1
宏观政策
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宏观政策是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重要推动力。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本次会议重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延续了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表述,同时提到“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适时加力”“增强灵活性预见性”意味着:一方面,延续前期政策,落实既定的财政货币金融政策,做好政策接续,不搞大拐弯,让经营主体有稳定的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推动经济持续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政策的连续性,同时根据形势变化做出灵活调整,前瞻研判下半年出口、房地产等情况,及时提前果断出台新的增量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在罗志恒看来,“灵活性预见性”表明增量政策空间随时在路上,形势平稳时“引而不发”,形势有变时“果断出击”,包括及时追加预算、降准降息、取消房地产限制举措、纾困外贸企业和就业群体等。
会议提出,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财政政策会继续保持更加积极状态,从加速、加力两个方面推动经济增长、民生保障、“四稳”落实。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4月底已全部下达地方。截至6月底,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已下达6583亿元。
张依群分析称,下半年加速主要体现在加快新增政府债券发行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使用,加大投资增量的实物转化,持续巩固当前经济企稳良好态势,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力主要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大化解隐性债务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看点2
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
“近期市场担忧资金面收紧。但从货币政策基调看,下半年仍将保持流动性充裕。”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一是保证流动性充裕,二是利率水平尤其是贷款利率水平还可以适度下行。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流动性将保持相对宽松,银行间市场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利的融资环境。
相较于4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不再提及“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而是要求“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这意味着政策层将更多关注对现有工具的使用。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四个领域,针对性非常强。”连平表示,比如,小微企业是当前最需要纾困的群体,最新的PMI等数据显示,大企业复苏情况相对较好,小微企业遇到的困难更多,需要金融支持予以呵护;外贸则因受到持续冲击,市场波动较大,要给予外贸企业金融支持,满足其流动性需求、缓解其债务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未再提及“适时降准降息”。明明预计,央行仍将维持稳中偏松的政策取向,总量工具可能仍在政策成效观察期,未来降准降息的空间和节奏或取决于本轮经济和信用修复进度。
展望未来,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有加大实施力度的空间,适时降准降息仍有可能性。随着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加快,预计三四季度可能实施降准;如果政策利率和存款利率继续降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仍有下降的可能性。
看点3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
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这一部署既是对内外风险的主动应对,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其内涵与路径可概括为开放、包容和改革三点:以开放促改革,提升全球竞争力;以包容稳预期,激活市场活力;以改革强动能,服务实体经济。
田利辉认为,资本市场改革须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通过开放引入资源、包容激发活力、改革释放动能,在防风险与促发展中实现“稳预期—强信心—促增长”的闭环。
“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内生质量与配置效率均出现明显改善。”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下半年,围绕资产端和资金端的系统性改革有望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的投资吸引力,优化其对内在价值发现机制,提升中长期资本配置效率。尤其是壮大耐心资本,将为科技创新类企业提供稳定支持,进一步稳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定位。
看点4
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潜力,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林山表示。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加力推进系列政策,有效增强了内需的稳定锚作用。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发挥了主动力作用。
扩大内需要找准发力点。在提振消费方面,会议提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等举措。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婧分析称,当前,我国消费结构正从商品消费主导转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扩大服务消费将有利于消费转型升级,有助于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下半年,要积极扩大国内服务消费,包括旅游、电信、医疗、养老等各个方面,各地要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供给能力,推动释放居民服务消费潜力。”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马泓表示。
在扩大投资方面,会议强调,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分析称,下半年扩投资的政策力度可能会明显加大。在激发民间投资方面,可能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支持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民间投资门槛,引导各类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看点5
推动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系列提法再次确认科技创新是当前产业政策的核心主轴。预计发展路径将聚焦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并贯穿于即将启动的‘十五五’规划之中。”
今年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新动能在积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认为,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将形成“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良性循环。当新技术突破催生新产品,或技术进步提升企业投资回报率时,会直接激发企业的投资意愿,这种由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需求,是更具质量和可持续性的“优质需求”。
会议提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可以紧扣“四个方向”发力,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重点布局风电、光伏等绿色低碳技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快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发展,夯实产业根基;同时推进生命科技创新,抢占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制高点。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吴垠认为,培育新兴支柱产业需要政策协同发力。通过优化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引导资源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的领域集中,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型,最终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看点6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加码、加油、加力。”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说。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台阶,凸显韧性。下半年,外贸保持稳定增长,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会议明确,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出口退税政策,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本次会议延续“强化融资支持”,有助于帮扶受冲击企业。
“优化出口退税政策有助于缓解外贸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改善生产经营预期,以流动性缓冲垫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曹婧表示。
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停步,更多自贸试验区支持政策有望出台。白明表示,会议提到“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和此前的“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一脉相承,自贸试验区开放政策举措有望加码。自贸试验区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争当新的“排头兵”。
看点7
纵深推进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这一部署直指当前市场运行中的痛点堵点,应从破除壁垒、规范竞争、优化治理等多维度发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发挥作用。”苏剑表示。
吴垠认为,会议提出“纵深推进”的要求,本质上是通过完善体制机制释放改革红利。这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制度驱动,依靠持续优化的市场环境,为创新活力迸发、产业升级提速提供坚实保障。
会议强调,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表示,会议首次提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以更深入地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当前以遏制企业低价竞争等为核心的“反内卷”政策会继续推进。短期内将带动工业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进而缓解企业利润下滑、物价水平偏低导致的实际利率偏高等问题。
苏剑表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对当前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要通过制度保障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信心,破解其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让不同经营主体在公平竞争中共同成长。
看点8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确保经济行稳致远。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提出,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会议未直接提及房地产市场。“去年四季度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出现止跌回稳态势,上半年楼市销量、房价降幅明显收窄。”王青认为,下半年稳楼市政策会进一步加码。
针对“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王青表示,其中一个重点是“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更大力度推进专项债资金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为保障房,加快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发放,以及进一步放松限购限售,降低居民房贷利率等。
“以前房地产和城市发展重点在新建,未来更多是侧重更新。”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城市更新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称,做好城市更新工作,是防范化解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的重要抓手,建议下半年做好城市更新领域中的功能融合、土地支持和好房子建设等工作。
在罗志恒看来,经过近4年调整,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缓慢的磨底阶段。中长期来看,房地产仍有较强的需求支撑。“城市更新成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助于释放住房需求潜力。除常规的居民自发需求外,有必要充分挖掘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的巨大潜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将释放新的住房需求。”罗志恒说。
(记者:李苑 陈芳 张琼斯 李雁争 韩宋辉 汤立斌 白丽斐 闫刘梦)
责任编辑:江钰涵
配配查-股票配资常识-正规炒股配资网站-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